首页 都市小说 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

第一百七十四章 某焦琏在此恭候多时了!

  第176章某焦琏在此恭候多时了!

  钱谦益愣了一下,道:“就是秦军是哪位阁老督师?”

  “秦军没有督师,只有大将军,阁老不领兵。”

  “什么???大将军?敢问是何人?”

  “自然是大将军王翦咯!”

  那什长许是方才见友军,心情较好,便与钱谦益交谈起来。

  王翦?钱谦益有些恍惚,秦军......王翦!

  “那那那方才的兵马是?”

  “那是我秦军踏羽营骑兵与锐士营的步卒,怎么样,是不是很雄壮!”

  “不知你是哪一部的?”

  “我是焦琏将军亲卫,直属大将军麾下。”

  “嗯?焦琏不领兵?”

  “将军们平日只有麾下亲兵,像焦将军这样的参将都是有五百亲兵编制的,不算在大军之内。”

  “就是家丁,那平日里何人来主持营务呢?总兵官?”

  “秦军没有总兵,各营都设了提督坐镇,可厉害了,听我们哨长,提督又是御史又是参赞郎。”

  听着这什长的话,钱谦益只觉得自己好像从未做过大明的官,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就这样,钱谦益一路被送往丹阳,路上,在那什长口中了解到了许多事情,心中,对那潞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同时,他也得知了明军三十万,潞王御驾亲征,正在会剿镇江刘良佐,这让钱谦益更是惊诧不已。

  一路感慨,他甚至心中有些后悔当初投降了,早知道往杭州投奔潞王了!

  ......

  焦琏以八百骑夺取句容城,消息第一时间送到了驻扎在丹阳西南的踏羽营与锐士营。

  张家玉得报,既惊又喜,连夜遣踏羽营骑兵五千,往句容听焦琏调遣。

  锐士营陈子壮也第一时间发步卒五千向句容急行军,支援焦琏。

  消息也同时送进沥阳城中,朱常淓闻讯,大喜,着即赏焦琏等夺城之人每人白银一百两,赐焦琏四将飞鱼服。

  王翦则发去了军令,命焦琏率部相机攻取高桥镇,封锁刘良佐撤退路线。

  当日,明军各部已经进入战斗位置,阎应元部三万人进抵高桥镇南,清军邱钺、黄名部坚守营寨不出。

  张名振部、黄得功部七万戎进镇江府城下,开始攻城准备。

  东北部,丹徒镇,熊汝霖亲镇忠贞营六万人将丹徒三面合围,发动了猛烈进攻。

  江面上,施琅率水师配合各部,炮击丹徒与镇江。

  进攻丹徒的忠贞营因为此前的失利,反倒是杀意高涨,头一进攻,就杀得清军巴哈纳部难以招架。

  要不是熊汝霖及时给头脑发热的四名总兵泼了冷水,让他们冷静下来,恐怕他们能把忠贞营打没。

  忠贞营可都是精锐啊,不能白白消耗。

  忠贞营少炮,熊汝霖便组织民壮将江阴、无锡、常州三城的火炮全部搬了过来,合重炮五十门,交予田见秀,直接大炮轰之。

  丹徒,镇尔,城不坚,池不深。

  巴哈纳三万人坚守在此,可谓是十分难受。

  恰似恶龙困浅滩,正像猛虎卧牢笼。

  明军两面炮轰,四面环攻,令清军死伤惨重,丹徒镇中,几乎化为废墟。

  重炮洗地,神火飞鸦覆盖,日夕不绝,城墙崩裂,人亡屋毁。

  忠贞营一鼓作气,六万人同心戮力,收缩包围圈,三方向心推进,绞杀残存鞑子。

  清军都统巴哈纳战死在乱军之中,明军付出了近五千饶代价,聚歼其部三万人,占领丹徒。

  镇江府东门大开,刘良佐闻讯心惊,开始下意识的琢磨起西撤之事。

  与此同时,西边的高桥镇,阎应元督军猛攻高桥镇,清军邱钺部奋力抵挡,双方胶着在一起。

  镇江城下,秦军主力赶到,二十多万大军联营数百里。

  张煌言督松山营参战,抵进至黄得功与张名振两部军阵之后,列重炮三百,准备一举克城。

  明军火炮纵横东西八百步,炮火范围直接覆盖每一寸镇江城头。

  城上的清军远远望见了明军那成片的火炮,已经吓得面如土色,两股战战,更遑论军心。

  总兵马得功与李际遇见状,直接遁下城头。

  二人前脚刚走,明军的一发试射便精准的命中了镇江南城楼。

  清军顿时乱作一团,在城上抱头鼠窜。

  几十息后,明军重炮齐射,轰鸣如龙啸于野,震颤若河决堤。

  一轮齐射完成,城上墙垛几乎全部被抹平,只剩光秃秃的城墙走道。

  松山营十发轮射,城头被化为粉末,生生削去了一截。

  炮火停歇,蓄势待发张名振部率先吼叫着发起了突击,黄得功部紧随其后。

  云梯,搭满了城墙,城上,早已没有清兵人影。

  明军顺利登城,杀入城郑

  清军在城中组织了兵力,准备与明军巷战。

  刘良佐此时正带着热待在西门处,只要情况不妙,他便准备出西门,过高桥,向南京转进。

  见清军想要巷战,明军打开城门,引主力入城。

  黄得功部京营火铳开始发威,生猛的迅雷铳迅速在街巷中大显神通。

  轻型佛郎机的霰弹更是见者望而生畏。

  明军由于都是多兵种混编,在巷战中,反倒是诸兵种配合,打的清军节节败退。

  每逢遇敌阻拦,佛郎机先轰,随后火铳齐射,遇有敌兵持盾,则斑鸠铳点杀之。

  清兵放箭对射,但显然,在这种规模冲突中,弓箭的效率落后了火器。

  再加上京营的火铳兵装备精良,甲胄周全,所以在与清军的对射下,阵亡率很低。

  清军总兵李际遇力战不支,率先放弃了自己的防区,领着家丁向着西门撤退。

  总兵马得功被明军流弹击伤,被家丁抬着后撤。

  明军主力进城,清兵被四面围杀,最终被杀得军心溃散,存者皆降。

  刘良佐见势不妙,早已带着众人自西门走脱,往高桥奔去。

  一路疾行,刘良佐仓惶回首,只见身边只剩数百骑兵,马得功不知所踪,只有李际遇身边同校

  “明军的火器越发厉害,南京危也!”

  今日,明军所展现出来的火炮规模令人咂舌,其营伍火器战术也愈发精进娴熟,假以时日,恐战场为火器统治。

  “伯爷,江南明军竟有如此实力,实在是匪夷所思!”

  李际遇在马背上心惊道。

  “江南本就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只是那福王不会统合,亡于内斗。”

  “这潞王能够审时度势,整合江南各方势力,收编义军,招降顺军,又筹备新军,可谓是三管齐下,方有明军今日之势。”

  “南京,太看大明了,即使是半壁江山,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刘良佐看的十分透彻,因为他很了解大明。

  江南莫官军,就是他知道的各路义军加起来也有几十万。

  只是弘光朝廷忙着内斗,使得这些义军被各个击破,没有形成合力,否则他们又怎能轻易拿下南京。

  非大明无力,只是缺乏明主。

  一路奔逃,邱钺部正与明军在高桥镇南鏖战。

  刘良佐自镇北穿过,往南京方向疾驰。

  本以为前方就一路畅通无阻,去也没想到刚刚进入应府地界,就被人拦住了去路。

  当道,四人挺枪立马,横眉冷对。

  刘良佐心中一沉,顿生绝望之福

  完了,完了,明军出现在这里,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秦淮重镇句容已失。

  明军竟然胃口如此之大,同时攻略两府之地。

  “花马刘,某焦琏在此恭候多时了!”

  “素闻焦将军威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哈哈哈,还请伯爷束手就擒,如此,也省事些。”

  “我降了也不得好死,倒不如今日领教一下焦将军之勇。”

  刘良佐心知自己今走不掉了,心中反倒是如释重负,准备放手与焦琏一搏。

  像他这样的人,投降断无活命的可能,倒不如痛痛快快地战死。

  “我若战死,尔等请降便是,不必徒丢性命。”

  刘良佐对着李际遇吩咐完,便拍马迎着焦琏杀去。

  焦琏提枪对上,刘良佐征战多年,亦是悍将,一交手,二人便斗的昏地暗,不可开交。

  刘良佐奋力搏杀,焦琏却是游刃有余。

  看出对方没有使出全力,刘良佐羞怒,也不避对方枪锋,想要以命搏命。

  焦琏大喝一声,银枪从手中飞出,直接贯穿刘良佐腹部。

  刘良佐低头看了看,手中的长刀脱落。

  口中鲜血汩汩涌出,面部扭曲地笑了起来,也看不出是痛苦还是无奈。

  焦琏走马绕来,从背后将银枪抽出,刘良佐直挺挺跌落马下,命丧当场。

  追随刘良佐的清兵见状,站在原地沉默不语。

  李际遇扔了手中的刀,跪地请降。

  他身后的清兵却没有效仿。

  焦琏扫视一圈,与刘良佐亲兵们对视。

  忽悠卒猛地举刀,愤然自刎,追随刘良佐而去。

  余者见状,亦从之赴死,不愿投降。

  焦琏冷眼旁观,倒也稍有敬佩。

  他命士卒将自尽的清兵就地合葬,竖了块无名墓碑。

  又将刘良佐的尸首收敛,派人送回句容。

  自此,镇江全境被明军光复,清军在长江以南的主力几乎伤亡殆尽。

  镇江城百炮显威,花马刘败走高桥。

  银枪将断敌退路,秦淮水又揽残阳。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